航天力量点亮乡村 航天三院帮扶成果登上央视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信息来源:航天三院

  近日,央视在晚上18:30黄金时段播出的昆明市东川区乡村振兴宣传片中,突出展示了护眼灯产品、花生、花椒特色种业等定点帮扶项目。航天三院定点帮扶成果再次得到社会关注。

  近年来,三院积极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聚焦东川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,发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,系统开展全产业链帮扶,着力提升帮扶成效,更多惠及广大农民,不断打造乡村新质生产力,有力有效推进东川区乡村全面振兴。

  护眼精灵“小车间”,照亮群众“致富路”

  脱贫攻坚期间,东川区一次性实施了3.2万人易地搬迁,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脱贫、可融入”,东川区积极开展碧谷街道艾福思公司等就业帮扶车间建设。2023至2024年,航天科工在原有帮扶车间厂房基础上新建护眼灯生产车间,并扩建外露灯、三防灯、隧道灯生产线,使企业初具生产规模。三院三发公司将护眼灯、黑板灯、教室灯技术许可和专利免费授权给艾福思公司,并支撑企业后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升级,确保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。对艾福思公司20余位骨干人员进行为期40天的现场培训,使得易地搬迁群众就业从“输血”式短期救助迈向“造血”式长期赋能。



  两年来,企业实现新签合同2600余万元,新增就业95人,带动120以上人次本乡就业,助力实现东川区易地搬迁人口稳岗增收,照亮了群众致富之路,并填补云南省护眼灯产业空白。

  培育七彩花生,收获致富果实

 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,是昆明市唯一的干热河谷地区,受季节性干旱和积温偏低影响,当地长期种植的花生品种老化、品质差、产量产值低,亟需引进花生新品种、发展种植新技术、壮大特色农业。2020年起,航天科工引进云南省农科院先进技术成果,帮扶建设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综合试验站,建设七彩花生等96种特色新品种种植、试验基地及15亩智能大棚,实现七彩花生育种时间缩短三分之一,亩年产值达4.2万元。在此基础上,协调2500克花生种子于2024年搭载“实践十九号”卫星进行太空育种,助力实施“种业振兴”行动。积极培育当地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,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,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和初加工生产能力,构建“产供销”一体化的生产体系。助力发展“订单农业”“保底回收”,开展线上带货,产销结合,实现基地种植、农户参与、电商联通,确保“小生产”与“大市场”无缝对接。




  在项目的带动下,东川花生产业从零开始发展到4000余亩种植规模,促进农民增收4800万元,带动昭通、曲靖等周边地区发展特色花生近3万亩,走出了一条以“七彩花生”品种培育、种植加工、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共同致富道路。

  太空育种助力花椒产业提质升级

  花椒产业是东川区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,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。三院在航天科工组织下,积极推动青花椒种子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接受为期5个月的太空辐射诱变,在国内首次开展青花椒“太空育种”试验。2025年4月,该批种子在云南省林科院的试验基地内已成功培育出37株幼苗,幼苗叶片肥厚、茎秆粗壮,株高较普通品种增长42%,叶片、枝刺、叶刺呈现差异化特征,展现出显著优势。早在2023年,航天科工就打造了乌龙镇花椒航天育种与产业示范基地,建设50亩花椒育种园、100亩智慧花椒丰产示范园。后续,培育的第一批太空花椒苗将移植到基地中进行栽培,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、遗传性稳定的花椒良种,有效提升东川区花椒产品质量,促进花椒产业发展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发展动力。



  此外,三院坚持“地方所需、航天所能”,围绕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“五个振兴”,积极实施了东川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、东川区“头雁人才”干部培训、航天•筑梦“春蕾计划”公益项目、碧谷街道老村村人居环境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,取得良好成效,助力东川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、乡村治理水平,得到地方高度认可,为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航天力量。(文/王昆)